文 | 邓健荣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近日南下考察调研,不仅展现出中央高度重视港澳发展,更传达出中央对港澳乃至大湾区进入建设新阶段的殷切期望与明确方向。夏宝龙主任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在座谈会上寄语特区政府“继续勇于改革、敢于破局、不断创新”。这既是对香港未来发展的期许,更是值得特区政府及工商界深刻思考并切实遵循的行动指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天发表财政预算案,他早前在网志发表文章,表示预算案将提出加强版财政整合策略,在维持和改善民生服务的同时,严格管控公共开支;并在顾及香港的竞争力及用者自付原则下,适度开源;亦灵活善用其他各项公共资源和市场力量,加速推动发展,并投资未来。相信特区政府具备足够的政治智慧与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平衡各方利益,为香港的未来开拓一片新天地。
诚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向不同经济体加征关税,势必对现时的环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本港近年内部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剧变。例如,受到美国加息等不利因素影响,近年地产市场面临挑战。在外部与内部因素影响之下,特区政府须审时度势,主动识别各种变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以确保经济稳健发展。
事实上,作为中国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本港不仅是国际金融、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还拥有自由包容的营商环境,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运营规范和机制等优势。然而,在项目推进的效率上,仍需加强努力。例如,根据香港的一贯做法,一项基建从立项到实施,往往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特区政府更需要主动求变,提速提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握发展契机。
可喜的是,在提升效率方面,特区政府近年已取得一定进展。例如,发展局表示,为加快发展进程并提升服务效率,当局已展开流程及系统设置等改革,至今实施逾100项精简措施;此外,消防处期望在下月成立“新建消防设施一站式验收统筹办公室”后,能将一般建筑规模的常规项目所需的整体验收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既然改革已渐见眉目,特区政府应在“最后一里路”快马加鞭,推出更多措施,以更果断的决心和更务实的行动,带领本港跨越经济逆风。众所周知,未来大国竞争的核心之一乃科技竞争,而本港发展北部都会区,则旨在通过科技创新为本地经济注入全新增长活力,积极回应中央对香港“以己之长、贡献国家所需”所寄予的深切厚望。
事实上,基础研究是香港一贯的强项。本港虽是弹丸之地,但却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6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其各自专注的技术领域在国家以至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未来香港须加速推进大湾区内的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有利早日实现科研商品化,为香港产业升级与经济多元化开创新局面。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